top of page

令见专访养立法师|留法博士本可成一代名医,却出家执掌千年祖庭

  • jiangvic
  • 2022年3月14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已更新:2022年4月10日

第一次听说她, 是大约四年前,一位我尊敬的老师,在朋友圈转发了她获世界佛教卓越领袖奖,并在颁奖礼时用英文演讲震惊四座的消息。当时, 他对她的形容是“奇女子”。


■2016年,养立法师被授予“世界佛教卓越领袖奖”


后来, 我知道了她是曹洞宗的法脉传人,这让我多少有点震惊,以我之孤陋寡闻,自打六祖惠能兴大法幢,“一花开五叶”后, 千载禅宗,五脉绵延, 女性独承一宗衣钵,作“掌门人”,于我,是头一次听说。


三年前, 当我听到电话那端,她于云淡风轻间讲述着艰辛, 于信手拈来间引用着经典,于平静如水间流露着禅机,我深深被她所折服……


养立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江西曹山宝积寺方丈

曹洞宗法脉传人


这些年,看她一路精进,一路艰辛,步履未停,初心无改。


在她的带领下, 曹洞佛学院将养生、艺术与汉传佛学融合,让中国佛教文化以更多样的形式,传递慈悲,润泽人心;

图:曹洞佛学院壁画创作课

曹洞佛学院

在国内首创佛教养生专业



北大曹山讲堂,带人探寻中华文化的典籍与基因。

曹洞慈善基金会义诊,为乡村群众办实事。




最难忘,疫情期间,她一边带人研制药品, 治病救人, 一边带有仅有5人的曹洞慈善基金会,完成了总价值超过500万元的物资采购。捐赠物资涵盖江西省所有市级定点医院,抚州市所有县级定点医院,以及贵州,河北,湖北随州、武汉等地。

二月二十五日抚州日报头版报道曹山中医团队事迹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 我想回顾这位让我尊敬的女性的故事,与大家一起体味那强大又柔韧,给人支撑也给人温暖的女性力量。


医缘|师徒缘


如果没有出家,她也许会是一代名医。

她的师徒缘也正源自一段医缘。


她是留法医学博士。那年,她刚从国外回来, 就被推荐去治疗一位特殊的病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


那天,她正在走廊上向长老的侍者讲述可能的治疗方案,供对方去“商量”时,另外一名侍者走了过来,“长老请您进去。”


她跟着侍者走进了那个房间,一如她每天要走进许多病房一样司空见惯。


她没有想到的是,阅人无数的自己,在见到一诚长老的那一刻,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 原本闭目修养的他,听说我来了后,睁开了眼。就在那一瞬, 那清澈的、如婴儿般纯净的眼神,一下把我击穿了……


她没想到,一个历尽了无数沧桑, 此刻又正在被病痛折磨的人,居然还可以拥有那样澄明的目光,而这目光,与她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正遥相呼应……


在她的治疗下, 第二天,他出院了;第五天,他痊愈了。


这是因着她高明的医术,也因着冥冥中注定的医缘。


“我认识他七年, 亲眼看他一次次地被抢救、被折腾,一次次地闯过生死劫,亲眼看到病痛折磨对他的心境完全没有影响,我觉得不是我在为他治病, 而是他用七年以从容淡定应对苦难的历程, 成长了我的心,我被他折服了……”


那时的她,学业有成,事业发展顺利,又有着幸福的家庭,在各种“指标”似乎都证明着自身的优秀时, 要她“臣服”于一个人并不容易,然而他却让她心服口服。


后来她知道,逆境中的如如不动,于他,已不是第一次……



“文革时, 有人要把他赶出寺,他说‘死也不离开云居山’,结果被打断了腿和腰,就地改造……在顺境中,我们都敢说,“信心坚定不移”, 但在逆境中,敢说这话的又能有几人?”


和他相处的七年, 自幼习禅的她,对信仰的认知有了质的提升。“我觉得他是在以行动演绎着经典之言, 性相不二,有自在从容的心,才能在任何困苦中都活出自在从容的相……”


有一天, 她很自然地对他说了一句话:“师父,我想出家……”



这话,于她,是水到渠成, 于大多数人,却是惊世骇俗……


师父的一个“好”字,让三千青丝飘落尘埃

是的,放下了,哪怕是韶华仍在,哪怕是前程似锦。

是的,担起了,半生孤寂一程艰辛,还有,让更多人获得那从容自在的智慧的愿心……


曹山丨超越路


“说说曹山吧……” 每当我说出这两个字, 心头都如有一股清风掠过。


义诊、精准扶贫、千日禅、乃至活泼灵动的曹山自媒体的内容,让我看到了这两个字背后凝聚的活泼泼的生命力与浩瀚的愿力,我想知道, 作为掌舵人的她是如何白手起家,“复活”了这沉寂已久的千年祖庭。


“当年我出家时,就下过决心,这辈子绝不建道场……”


众所周知 “打江山”的艰难:“坐道场”,可以只管弘扬, “建道场”,除了体力上的透支,还不得不去周旋于复杂的方方面面的关系……而她,是自幼在顺风顺水中长大的, 再加上与生俱来的超尘脱俗,使得“接地气”、“圆融世故”这些词似乎一直与她绝缘。


答应师父接手宝积寺的‘半拉子’工程,建完道场的那个晚上, 我流泪了, 那一刻突然明白了, 什么叫发心?发你不能发的心才叫发心。 ”



来到曹山宝积寺后, 她的日子与从前有了天壤之别。首先,是要处理各种关系——与师父们的关系,与村民的关系,与相关部门的关系。


“难的时候,我会想到师父。记得我学习《宗镜录》时,他给了我他在1975年写下的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而那正是他每天要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躯参加劳动改造的年代……他白天劳动,晚上学习, 笔记写下来怕人看到,就放在坛子里,埋在地下, 第二天再挖出来继续学。


他让我明白了“坚守就有未来”,我不知到曹山的未来是什么, 但我知道坚守就有未来。



“我们通常在修行中感受的种种美妙,其实都未离开五蕴之受。而在曹山的日子,却让我感受到将信仰融入在生活中的真实受用。”


“曾经,面对村民的质疑, 我就想,如果他们有时间,有钱,谁会来为难你?如果不能和他们成为命运共同体, 那谈何慈悲?”


她发起了有机种植, 带农民走上脱贫之路。一开始,只有一个村响应, 渐渐地拓展到四个乡镇。



那些年,她坚守着“抚贫,抚志,抚智,抚信。” 她给精准扶贫赋予了立体的含义, 让人从物质到心灵都脱离贫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山成就了我。 作人可选择朋友, 做道场却别无选择,与你‘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是增长慈悲心的机会。经典中的‘诸事圆成、’‘一切事坚固’,‘万行中行持’,不正是从这些事入手吗?”


一番话,让我肃然起敬。从悬壶济世到成为一诚长老的高足再到执掌曹山, 她一直在不断超越在众人眼里,已足够优秀的自己。从善良到慈悲的超越, 从承受到承担的超越, 从学经典到用经典的超越……


今时意丨来时路


“曹山,宝积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

由南岳青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

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祖庭”


这是“度娘”的解释


“曹山,曾经一级贫困县

祖庭早已没落”

这,是许多人对那里的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曹山寺遗址全景。祖庭已是一片废墟……


而如今的宝积寺,却是另一番景象


汉风唐韵

气势磅礴

置身于此

仿佛完成了一次千年的穿越

鼎盛时期的曹山

当如斯

……

整个祖庭

犹如气势恢宏的禅意画

每一座建筑的线条

都蕴含着古风幽韵

也都与苍莽曹山

水乳交融

然而,这还不是它最奇处

……

世上很难有一个建筑

让你从不同角度看去

能领略到不同的美

宝积寺就是“罕见”之一


这小小庭院里的一“方”一“圆”

是具有现代气息的巧思

与汉唐古风相结合的设计

让你在小小庭落间

洞见”白山“”黑水”

天地“方”“圆”

焕发新生的大殿前

一幕幕情景演出

让你在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手法中

走进千载禅心

妙思处处

似信手拈来

其实煞费苦心

这看似不经意的

形如莲花瓣池塘边的两座假山

诉说的

是一份有胸有怀的担当



宝积寺中

一草一木

含着诗情画意

也含着无尽沧桑


这郁郁葱葱的千年银杏

为祖师亲手所植

就在你慨叹它神奇生命力的同时

你可曾相信

就在几年前

人们都以为古树已死

这是它被雷击后的样子

而这”形如枯槁“延续了很多年

奇迹的发生

是在千年祖庭重建之时

人们惊讶的发现

这颗被认为”已死“的老树

在祖庭焕发生机之时

竟奇迹般复活了

……

从这张照片中

还可以依稀看到

中间被雷劈过的黑色树干

古树新生

这飘落的黄叶中

诉说着

多少沧桑与蓬勃



杏好有你……

满地翻黄银杏叶,

忽惊天地告成功。



改变的

不仅是宝积一寺

更是曹山一方

若干年前

她发起了有机种植

带农民

走上脱贫之路

一开始

只有一个村响应

渐渐地拓展到

四个乡镇

脱贫后的曹山寻常百姓家

“抚贫,抚志,抚智,抚信。”

她给精准扶贫赋予了立体的含义

让人从物质到心灵都脱离贫瘠。

图改造后的曹山小镇,美如画


初心丨济世情


“法堂梅开,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幡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曹水

寸寸慈肠,盈盈舍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曹山

行人更在曹山外”

——养立法师


这阙词 写在年初疫情肆虐之时,充满济世之情。在抗击疫情的那段日子,她一边带人研制药品, 治病救人, 一边带有仅有5人的曹洞慈善基金会,完成了总价值超过500万元的物资采购。


捐赠物资涵盖江西省所有市级定点医院,抚州市所有县级定点医院,以及贵州,河北,湖北随州、武汉等地。


“有段时间, 师父几乎不眠不休, 事无巨细的筹划大小事情。” 有志工师兄,这样形容统筹全局的师父。在这样的精神的感召下,整个宝积寺都沉浸在“燃烧”状态。曹洞佛学院的乐凯(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林洁双(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胡瑞娟及柳敏、顾琳琰奔赴一线,深度参与抗疫。

乐凯、林洁双两位中医师的请战书

乐凯、林洁双两位中医师合影


即使事隔许久再看这些照片

依然会心潮澎湃当时,许多曹山的师父

是含着泪目送“孩子们“离去的

曹山的”药方“ 不仅是靠深厚的医学造诣研制出来的

更是用赤诚和生命在抗疫第一线见证出来的

2020年2月7日,于曹山抗疫团队来说, 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们治疗的年仅4岁的最小新冠患者出院了。大病初愈的孩子,却让人意外地不想离开医院。他舍不得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医护人员把手中的鲜花献给了他们,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那以后曹山团队靠自己的医疗方案成功地从病魔手中“抢下”一个又一个生命

▲图为乐凯和林洁双医师在查看分析病情

疫情清零后, 抚州市人民政府向在抗疫中取得卓越成效的曹山中医团队颁布嘉奖令。


悲心丨愿心



越和养立法师深谈,越能感受到她的优秀。


“如果没出家,您会成为一代名医……” 这句话,终于还是脱口而出。


她平和地笑了:“很多人问我, 做一个医生多好,为什么出家?我答,您看过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吗?那包含身体健康、心灵健康、道德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



“下一步,我们想作‘禅养’。社会即将进入老龄化我们都知道, 但如何培养养护人才?养老不是靠地产,是靠专业人才。出家人的父母谁管?农村由病返贫的老人谁管?谁愿意踏下心来,培养人才,养护他们?临终关怀远不只是一霎那的助念……”



一席话,道出了一个弱女子心中的大天地。她从未放弃行医,只是医的不光是病, 更是德,是智,是世道人心。



悬壶本可济世间,

偏落青丝耀人心。

一笑岂独曹山暖?

禅机如雪济世音。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