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令见华人天地

演过红楼中冷香的她,如今相信,欲洁本洁,云空终空!【令见专访】

  • jiangvic
  • 2024年10月24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三十六年前, 87版《红楼梦》中,她完美演绎了“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


那如海深的眸子,又清晰流淌着对尘世的眷恋……一脉芳心、一声叹息。


三十年后,她还好吗?那个超尘绝俗的仙子,别了大观园后去了哪里?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文不值何消说?”低调的她,曾以弘一法师这句谦辞谢绝了不少采访, 而这次,走上灵山慈善直播间,只因为一句话——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人生。



姬玉:87版红楼梦妙玉扮演者


被红楼改变的人生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 当那从电视上熟悉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我的第一感受是:岁月无痕。


她的声色清亮婉转一如当年。而声调从容欢喜,像年轻人般充满活力。


“这可能是被传统文化浸润的缘故吧。”她用这句话来解释,三十年沧桑在她音声里的不留痕迹。


话题,当然是从红楼梦开始,那年,她十八岁……



一天,她和朋友走在路上,偶遇了朋友的战友,寒暄了几句, 那位战友不停地打量着她……


这位战友正是87版《红楼梦》副导演潘欣欣,别人“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机缘,于她,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场偶然的邂逅,最终使她成为了《红楼梦》剧组年龄最小的演员之一。


超尘脱俗的气质、深邃而略带幽怨的眸子, 使她成为了导演心中妙玉的不二人选。


一开始,她并未钟情于这个孤高自许 、“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女子。


ree

 “当时还不能更加深刻的领会妙玉,不知道她为什么出家的、为什么带发修行的,对她好多地方还不了解,但随着学习班学习,潜移默化的感悟,慢慢的和妙玉融合了。在我看来,《红楼梦》其实主要写的是三块玉——宝玉、黛玉和妙玉。



我完全理解她的感受。小时候读红楼,碰到妙玉的章节便一扫而过。如今,却觉得这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为她几乎是每个人的缩影。


我们都有一颗妙玉的心:内心里,向往着纯净、宁静与解脱,却又甩不开人生的诱惑,在超越欲望和被欲望捆绑的路上进进退退。





关于《红楼梦》带给人的成长, 或许下边这段与姬玉老师在灵山星愿会客厅的对话很有代表性。


姬玉:当时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什么也不懂然后走进了大观园,天天听红学家们讲《红楼梦》,天天带我们学习红楼文化、琴棋书画。


这三年中,传统文化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生命里,落下了很深的印记。


非常感恩在剧组,遇见了那么多的优秀的编剧、演员,还有我们的王扶林导演,从这些演职人员们身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但是自己当时太小了,觉得好像什么都不懂,所以后来我又去深造,去中央戏剧学院进修表演系。也一直在学习传统文化,没有间断。


说到妙玉,我喜欢那句: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她喜欢的一首南宋僧人慧开创作的一首偈诗,也是我喜欢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词告诉我们, 人若是能够抛开内心的烦恼和凡尘琐事,那么心胸自然会开朗起来,随时都能欣赏美好风景,就会发现人间一年四季都是好时节。此诗易于理解,但其深刻在于简洁而不简单,清新而隽永,对如何做人、处世、安身立命做了个很好的开示。


还有一首描写她的判词也很经典: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也有不足之处。所以呢,拍完戏后,我就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完善自己的人生人格。


年轻的时候比较急躁、浮躁,做什么事情心都不安住。


一有好事的时候就特别的骄傲自满。一有坏事的时候就特别沮丧。


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对我们的人格人心,历练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令见:谢谢姬玉老师,您刚才念了妙玉的那段判词,我突然想到这段判词其实可以说,只是在讲的是妙玉的生命阶段中的某一个点。作为一个作品,它必须把人生截成一段,告诉你这是结局,但我认为不是。


如果《红楼梦》可以一往无前的写下去,妙玉还会有后边的故事,这个应该是她一生在不断成长的轨迹。


我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姬玉老师后,我把这个判词自己改了一下:


欲洁终须洁

云空必定空

金玉本无心

泥中白莲生


注:姬玉老师将其改为“欲洁本洁,云空终空,玉本无心,泥中莲生。”



我认为这会是她生命的一个终点,在经历过所有事以后她的生命,一定是不断在往上走的这样一个方向。


姬玉:对对对没错


令见:我也记得就是陈晓旭老师,在一个大学里演讲时提到过,如果让她来续写红楼梦,那结局一定是黛玉,泪一还尽因缘一了,一定是了悟了,是带一颗豁达的心离开的。


也就是说,那个年轻时曾写下,“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女孩,是再发展下去,成长下去,可能就具备“无惧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证真知”的豁达。


我觉得这是红楼梦留给大家的美好,就真的不同年龄看红楼,思索红楼,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悟。


姬玉:其实红楼梦,真的是智慧之书,提示我们不要迷在那个梦里,执着在那个梦里。

我们要在迷茫当中,找到真实的自己。让我们的心,完善在这世间。

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儒释道文化,修身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以修身、修心为主,一定要把自己的这个心收摄住,拥有智慧人生, 而这些智慧就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经典里。

儒释道文化的经典里,有提示我们如何化解烦恼,如何不再执迷欲望,真的是像今天的直播主题所说:让优秀传统文化点亮我们的智慧的人生





安心之道


说起她和“经典”的渊源,便不得不提一个人——陈晓旭。


“晓旭告诉我她见我的第一面印象特深‘哼,就显你眼睛大吗?她俏皮地说。晓旭说话比较尖酸刻薄又幽默风趣,听了让人不生气,反而比较好笑的。她的尖酸刻薄,聪明才智就像林黛玉的性格一样,你听了不会生气;她损你也是在逗你,有时候反而笑得肚子疼,还特别爱听。”



那时的她没想到,和晓旭的缘分, 在离开剧组后,反而会越结越深。


“学习传统文化的路上,我们成了道友……”

晓旭经常会邀她去家里住,有时俩人就睡在一张床上, 谈经典和传统文化,聊天,自在亲切。


“她家里有不少经典, 我去了就读, ……”



从那时开始,她知道了深入经典,妙蕴无穷。




在灵山星愿会客厅,姬玉老师特地分享了一段儒家经典《孝经》。


姬玉:为什么选这段?她说:善学者就能转万物。孟子说过:学问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者就是收摄我们的心。


心不要向外求, 收摄我们的心,不复迷悟,就是善学。 


所以, 一定要各自观心,莫错用心。此是善学之标榜,修行之心印。


任何经典,都有让我们安心之道,分享一段《孝经》,因为她的总纲精神,就是,做人之本,德之本。



令见:谢谢姬玉老师精彩的朗诵,我从中学习到感悟,第一点,孝的本质首先是身心健康,即呵护好自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第二,是心智健康,有健康的心灵才可以报效家国。


其实真正的心之健康往往来自于利他, 而传统文化里,是有自利利他的逻辑关系存在的。 

因为在利他的过程中, 心一定是会变得越来越柔软,越来越包容。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你和自己和解的那一刻,你也就拥抱了世界,去成就了一种美好。



这种美好的本质,都可以归纳到终极的孝顺。当父母孕育的这个血肉之躯,最后变成身体健康、心灵健康,并陪伴周围人走向健康生态,这种美好, 难道不是对孕育我们生命的人的最大的孝敬吗?



三十六年红楼 ,梦里真言

半生繁华入眼,笑看云烟

生生死死阅过, 心安是家

浊世沧海何惧, 泥中生莲


 
 
 

留言


bottom of page